我們立足本地,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 繁體中文
鴻海集團
集團首頁
亞洲
中國大陸
美洲
美國
歐洲
捷克
斯洛伐克
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富士康深耕河南從新再出發 加速推進 3+3 新事業投資
2024/07/24
富士康深耕河南從新再出發 加速推進 3+3 新事業投資
重點佈局新能源汽車試製中心、固態電池領域 打造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   【中國大陸·鄭州-2024年7月23日】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團,同河南省政府簽署《河南省政府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加快推進新事業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 根據協議,河南省政府支持富士康在鄭州建設新事業總部。富士康將充分發揮自身在智慧製造領域核心競爭力,以及在全球範圍內的技術儲備和產業鏈資源優勢,加快推動電動車整車、儲能電池、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產業落地,聚焦河南,打造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圈。 聚焦 3+3 戰略 打造全球核心基地 近年來,鴻海科技集團積極發展 3+3 新事業,並展開全球佈局。設立於河南鄭州的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即是該集團在中國大陸發展新事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此次戰略合作,重點聚焦集團3+3 戰略產業轉化落地,即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 AI、半導體、新世代移動通信三項新技術領域為發展重點,在制定發展規劃、核心技術研究、產業投資統籌管理、產業落地、市場開拓和客戶開發、關鍵人才和專業人才集聚培養、產業生態系打造等領域積極合作,共同努力將富士康新事業總部打造成為全球創新和產業佈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標桿。 為此,富士康將在鄭州投資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承載新事業總部功能。項目一期選址位於鄭東新區,建築面積約 700 公畝,總投資約 10 億元人民幣。主要建設總部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和工程中心、戰略產業發展中心、戰略產業金融平台、產業研究院和關鍵人才中心、營銷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七大中心,將為富士康在大陸實施 3+3 戰略提供產業資源、技術力等相關支持。 瞄准高端製造 富士康 3+3 落戶航空港 圍繞 3+3 戰略的落地實施,富士康近期將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重點佈局電動車試製中心、固態電池等項目。 電動車試製中心項目將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電動車示範產線,依託先進性、先試性、先行性發展策略,打造向海內外知名汽車品牌提供製造服務的展示平台和整車領域的世界級燈塔工廠,為後續電動車量產打下堅實基礎,目標是將鄭州航空港建設成為富士康電動車的核心生產基地。 固態電池項目方面,將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富士康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秉承「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原則,在鄭州航空港佈局發展固態電池產業,重點打造固態電解質、半固態及全固態電芯研發和生產製造。 2023年2月至4月,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在短短60多天時間三度訪問河南,承諾要在河南再造一個新富士康。在去年4月25日舉行的富士康新事業總部揭牌儀式上,富士康宣佈將持續深耕河南,實施 3+3 戰略,把鄭州基地打造成富士康全球創新和產業佈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標桿。 據悉,自2010年入駐鄭州以來,富士康與河南不斷深化合作,攜手並進,取得豐碩成果。2023年,富士康鄭州科技園產值再創新高,實現“十二連增”,助推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外貿進出口規模躍居全國第一。 為提升員工職業發展能力,富士康教育平台引進多所優秀院校資源,涵蓋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教育,助力員工實現學歷提升,幫助許多農民實現了向產業工人,以及高技能人才的轉變。這些高技能人才流轉至全省各地,為河南企業發展、產業興旺作出了貢獻。
2024/07/24
展現AI未來無限可能 鴻海研究院AI NExT Forum登場
2024/07/23
展現AI未來無限可能 鴻海研究院AI NExT Forum登場
量級AI專家齊聚  AI 2.0、AI+時代改變產業智慧 運算力取代組織人力成企業規模新定義 效率及能耗將是AI發展關鍵 【台灣台北–2024年7月23日】鴻海研究院今(23)日舉辦「AI NExT Forum」,為歡慶鴻海成立50周年,今年的論壇特別以「鴻海50年•智慧新紀元:生成式AI與未來創新」為主題,邀請多位國內外重量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總共吸引964位線上線下觀眾參與。探討議題從AI 轉變到2.0時代的變化,到效率與能耗對生成式AI發展的瓶頸,企業規模將由運算力重新定義等,論壇中鴻海也首次對外同步揭露集團三大平台在AI運用的階段性成果。 AI進入AI 2.0時代  運算力大小代表企業規模 在「AI NExT Forum」開場的專題演講中,鴻海研究院諮詢委員,同時也是零一萬物CEO及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點出,生成式AI是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科技革命!他強調,「生成式AI已經進入AI 2.0時代,並將重新定義產業智慧化。最大的差別是AI能夠做的事情,已經從AI 1.0時代的單一任務AI,演進成透過全球的數據及多模態訓練的模型,能夠通用的回答任何問題、通用的生產任何的內容、甚至執行過去只有人類能夠做的分析及推理的AI。」 李開復博士進一步表示,「AI 2.0已通過經典的圖靈測試,正在以迅速的步伐邁向通用人工智慧、具備高IQ、成為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生產力提升工具、並迎來人工智慧助理時代,徹底改變使用者介面和商業模式,成為最偉大的平台革命,並創造比行動網路時代多10倍的價值。」企業CEO對於組織的期望不應該只是增加一個新的助手,而是希望公司能夠掌握大模型技術,並用公司內部的數據把它變得更強大。 效率與能耗 生成式AI大模型普及的關鍵 大型生成式 AI 模型,如文本生成的ChatGPT和圖像生成的Dall-E,是推動最近 AI 發展的關鍵因素,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然而,大型生成模型通常需要使用數萬億個Token和數千億個參數進行訓練,導致了巨大的運算資源和能源消耗。 IEEE Fellow澳洲蒙納士大學資訊技術學院教授蔡劍飛表示,「引領人工智慧發展的生成式 AI 大模型,目前智慧的進一步提升主要依靠提升規模,用更大的模型,用更多的資料。無數的中小企業、無數的科研院校、無數的個體開發者、及研究人員,難以應對大型生成模型所帶來的巨大的計算資源要求。如何使廣大的中小企業、個體開發者和研究人員參與到生成式 AI 大模型發展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從AI到AI+ 人類與大型語言的協作 將對產業帶來嶄新機會 台大拔萃講座教授,也是IEEE Fellow,現任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鄭文皇強調,人工智慧的發展已從大模型的AI時代進化到智能體(AI Agent)的AI+時代。智能體不再是遵循預定規則的靜態應用程式,而是能夠利用大模型持續學習、自我提升,並靈活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情境。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古倫維研究員也同樣表示,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協作正在重新定義工作方式,最新的人類與LLM協作技術結合人類的創造力、判斷力以及LLM的精確和高效,進一步提升了技術的實用性,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將可輔助人類帶來更高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 鴻海研究院攜手集團三大平台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與創新應用 鴻海如何運用生成式AI加速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及智慧城市的應用,也是業界矚目的焦點,今年的論壇中,鴻海科技集團三大平台的相關主管,也對外分享目前階段性研究成果。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研究員詹念怡表示,研究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提出的用於自駕算法閉環測試的智能模擬代理器 (BehaviorGPT),獲得2024 Waymo Sim Agents Challenge 第一名,模擬自動駕駛系統中的代理行為,通過虛擬仿真環境快速且安全地評估規劃模組能力 ,可協助更高階自駕算法的發展。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廖宜斌研究員則強調,研究院在AI與自動駕駛領域投入大量人力,從基礎模型以及算法核心精進技術,每年發表多篇國際期刊與頂級會議論文,研發成果受到世界級的肯定,終極目標是以多模態語言模型做為三大平台的基礎模型,支撐集團內部各式應用。 智慧製造領域,本次由鴻海中央智能製造總處/智能製造平臺賦能事業處、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博士江侊紘上台,在論壇中他介紹鴻海如何以MFG AI與GenAI先進技術為核心構建的創新應用,打造跨世代的AI智慧工廠。MFG AI與GenAI技術在鴻海AI智慧工廠中的深度融合,將幫助鴻海實現個性化定制與大規模生產的完美結合,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品。 鴻海智慧駕駛工程處處長楊昌樺分享鴻海利用NVIDIA的車用運算平台,以AI的能力,即時分析用路環境畫面,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到導航輔助駕駛系統上,即使是面對路上不常見的目標,如不規則型態的車輛、各種姿態的行人、道路邊施工、分隔島、圍籬等元素,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不同的天氣限制下,車用AI都可以有所對應,更加確保駕駛、乘客、行人的安全。 鴻海智慧城市平台處長郭錦斌親自登台展示,鴻海的CityGPT生成式AI的成果。他強調,鴻海憑藉其50年的軟硬體整合實力,將在智慧城市裡擔任頂層整合商,致力於解決城市資訊孤島的問題,建設一個跨領域的神經中樞平臺,為城市民眾、企業與政府機構提供智慧服務。未來將以軟體帶動硬體,推動智慧城市產業鏈,迎接生成式AI浪潮。其智慧化方案包括CityGPT平臺和智慧應用,以及電動車智慧設備和算力中心的硬體代工。鴻海致力於通過GenAI平台互動,分享商業利益,帶動中小業者與在地商家,形成共贏的產業生態圈。 AI主題論壇夯  參與人數盛況空前 以AI為主題的「AI NExT Forum」,今年獲得產官學研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線上及實體活動超過964人參加,參加的產業以資訊科技、學生、及教育/研究單位佔了參加人數的55%,這場論壇不僅為與會人員揭示AI 2.0時代正以前所未來的速度改變人類的工作與生活,也將為產業智慧化與企業組織帶來重大的衝擊,各行各業都應該以「AI First 」的全新思維擁抱AI科技,同時掌握大型語言模型的技術,並運用企業資內部的數據,讓AI成為專屬的企業級大腦。 關於鴻海研究院 鴻海研究院的成立,是鴻海科技集團邁向F3.0轉型升級之路的重要發展策略之一。研究院下設五大研究所及實驗室一間,每個研究所以平均40位尖端技術研發人才的編制,專注於未來3~7年的前瞻技術研發,強化鴻海技術與產品創新,讓公司從過去的「勞力密集」升級至「腦力密集」,也為鴻海科技集團「3+3」的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https://www.hh-ri.com/。
2024/07/23
鴻海研究院 2024 AI NExT Forum  7/23 盛大登場   重量級AI專家與會  揭示生成式AI最新趨勢及模型訓練新篇章
2024/07/16
鴻海研究院 2024 AI NExT Forum 7/23 盛大登場 重量級AI專家與會 揭示生成式AI最新趨勢及模型訓練新篇章
【2024 年 7 月 16 日,台北】鴻海研究院為歡慶鴻海公司成立50周年,將於7月23日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AI NExT Forum」,今年論壇特別以「鴻海50年•智慧新紀元:生成式AI與未來創新」為主題,邀請包括零一萬物CEO兼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澳洲蒙納許大學資訊學院教授蔡劍飛等多位國內外重量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生成式AI技術在圖像、語言處理等方面的突破,並與外界說明這些前瞻科技將如何改變未來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此外,鴻海研究院以及負責智慧製造、智慧駕駛、智慧城市等平台的部門主管,屆時也會陸續上台,分享鴻海在此三大平台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創新應用。 重量級AI專家與會  揭示生成式AI最新趨勢與大型模型訓練挑戰 鴻海研究院諮詢委員,同時也是零一萬物CEO及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將在今年論壇中發表「生成式AI: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科技革命」專題演說。身為全球知名AI專家,入選TIME時代雜誌2023年全球25位AI領袖,李開復曾任職於Apple、Microsoft、Google。於2009年創立創新工場,並於2023年創辦大模型獨角獸公司零一萬物。 人工智慧這幾年在技術上有重大的突破,包括用於文字生成的 ChatGPT 和用於影片生成的 Sora 等大型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不僅加速企業及組織人工智慧的應用,同時也對社會和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然而,大型生成式模型通常需要使用數萬億個Token和數千億個參數進行訓練,導致了巨大的運算資源和能源消耗。隨著大型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使訓練的過程更加高效節能,並且可即時應用在辦公室、智慧工廠、金融及醫療等各場域,訓練和推理的效率變得更加重要。 因此今年的論壇特別邀請到ScholarGPS全球前0.05%的頂尖學者,也是IEEE Fellow的澳洲蒙納許大學資訊學院教授蔡劍飛,發表「Improving Efficiency of Large Generative AI Models」主題演說,分享他的團隊如何更有效率的訓練大型生成式AI模型,並減少能源的消耗成果,同時也將分享研究遇到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鴻海研究院將攜手集團三大平台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與創新應用  如何運用生成式AI加速智慧電動車、智慧製造及智慧城市的應用,是業界矚目的焦點,今年的論壇也將揭示鴻海研究院與集團三大平台的最新研究成果: • 鴻海研究院:將由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詹念怡及廖宜斌兩位研究員分享,如何透過增強感知模組的穩健性和對規劃模組的閉環模擬測試,全面提升自駕車AI算法的安全性;以及介紹大模型技術如何提升Agent的主動感知和決策支持,加強自駕車或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能力。 • 智慧電動車平台:將由鴻海智慧駕駛工程處處長楊昌樺博士分享鴻海如何利用視覺和AI技術推動智慧電動車技術,包括先進的視覺感測器偵測環境、AI在路徑規劃中的角色,以及NVIDIA AI算力在Level 2+公路導航駕駛中的應用。 • 智慧製造平台:將由鴻海中央智能製造總處/智能製造平臺賦能事業處、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博士江侊紘介紹,如何利用MFG AI及GEN AI先進技術融入進未來的智能製造,打造更智能、更靈活的智能製造系統。 • 智慧城市平台:將由鴻海智慧城市平台處長郭錦斌展示,如何透過鴻海的CityGPT生成式AI,無縫打造新一代智慧城市,重塑城市生活體驗。   論壇7/23震撼登場 即日起開放報名 日期:2024/07/23 (二) 09:30-17:00 (09:00 開始報到)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B1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85號) 為讓更多的產業界及學術界同仁能夠參與這場AI盛會,今年論壇形式採實體及線上混合模式,即日起開放報名,現場座位有限,論壇結束後將舉辦線上及線下抽獎活動。有關論壇及報名訊息,請造訪https://accu.ps/gLjRdo。   關於鴻海研究院 鴻海研究院的成立,是鴻海科技集團邁向F3.0轉型升級之路的重要發展策略之一。研究院下設五大研究所及實驗室一間,每個研究所以平均40位尖端技術研發人才的編制,專注於未來3~7年的前瞻技術研發,強化鴻海技術與產品創新,讓公司從過去的「勞力密集」升級至「腦力密集」,也為鴻海科技集團「3+3」的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2024/07/16
鴻海宣布攜手輝達建置台灣先進算力中心 驅動集團三大智慧平台
2024/06/04
鴻海宣布攜手輝達建置台灣先進算力中心 驅動集團三大智慧平台
雙方持續深化AI、電動車、機器人、智慧城市等多領域合作 為產業做出更多貢獻 【2024.06.04 台北訊】全球最大AI伺服器製造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今於Computex 2024宣布,將攜手輝達(NASDAQ:NVDA)以超級晶片GB200伺服器為核心,在台灣高雄建置先進算力中心,驅動集團三大平台(智慧製造、智慧EV、智慧城市);同時,作為輝達在AI伺服器的最大供應商,也是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雙方也將持續深化在AI、電動車、智慧工廠、機器人、智慧城市等多領域合作,為產業做出更多貢獻! Computex 2024今迎來最高潮!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親自到訪集團旗下鴻佰科技展位,和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相見歡!倆人一同聽取展區主管介紹雙方合作最新的GB200 NVL72、MGX以及HGX等相關產品。 參訪完鴻佰科技展位後,黃仁勳執行長予以高度肯定,表示鴻海和輝達在各項產品開發上緊密合作,尤其是Blackwell系列晶片就是雙方合作成果的證明;鴻海有非常優異的垂直整合能力,是輝達在GB200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劉揚偉董事長也在現場宣布,鴻海將攜手輝達在高雄軟體園區建置,以超級晶片GB200伺服器為核心的先進算力中心,總計共64櫃、4,608顆GPU,預計2026年完工。藉由輝達強大的AI技術,驅動鴻海三大平台服務。雙方也將持續深化在AI、電動車、智慧工廠、機器人、智慧城市等多領域合作,透過鴻海龐大的製造規模,展現AI所帶來的強大競爭力。 黃仁勳執行長表示,隨著全球對AI需求的爆炸性增長,我們已經步入了算力科技的新時代。鴻海是NVIDIA的優秀供應商,也是智慧製造、機器人生成式AI應用的開拓者,處於領先地位。鴻海在高雄建立的先進運算中心,將運用NVIDIA的AI、Digital Twin和機器人平台,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產業進一步發展。 基上,雙方將以Omniverse創建數位孿生應用(Digital Twin),陸續導入智慧製造、智慧EV、智慧城市平台。首先,智慧製造平台方面,透過生產線的規劃,涵蓋既有AI伺服器產品的製造、電動車組裝廠,並透過影像辨識技術,結合集團AMR協同產線運作,以做到產能利用最佳化。 鴻海旗下鴻華先進橋頭新廠,將成為集團指標性AI工廠之一,結合數位孿生導入雲端互聯技術、虛實產線協同運作及數位即時監控,確保生產品質,以應付目前鴻華電動巴士訂單大於產能的市場需求。 智慧EV平台方面,雙方所合作的電動車ADAS平台已初具成果!未來會將該平台應用在未來鴻海設計的車款上,同時也正和歐美傳統車廠洽談專案中。此外,針對NVIDIA新一代晶片,鴻海和輝達共同規劃「艙駕合一」的智慧出行方案,致力於打造第三生活空間。 圍繞在高雄的智慧城市平台,除了雙方合作建置的先進算力中心,也將結合生態系夥伴推動生成式AI應用方案的實質落地!目前集團已協助高雄市政府導入智慧化公共運輸管理,後續將針對數位治理、醫療健康領域,引進生成式AI技術,惠及當地市民、政府、企業及到訪遊客。
2024/06/04
鴻海與西門子宣布策略結盟 攜手優化前瞻性智慧製造
2024/05/15
鴻海與西門子宣布策略結盟 攜手優化前瞻性智慧製造
- 西門子和鴻海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聚焦攜手推進永續承諾 - 雙方合作協力定義未來工廠和製造流程的標準 - 運用創新之正面效應優化資通訊產業和電動車產業製造生態系 - 西門子Xcelerator平台業務組合將優化鴻海的運營效率和營運靈活度 【台灣台北、德國慕尼黑–2024年5月15日】全球業界科技先驅西門子股份有限公司(Siemens AG),與全球最大科技製造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台灣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2317)宣布雙方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攜手推動智慧製造平台中,數位轉型和可持續性發展。 本次策略合作專注於全球各地資通訊(ICT)和電動車(EV)的製造生產流程,西門子和鴻海會攜手建立一個可擴展且無縫接軌的工程和製造生態系統。 西門子總裁兼執行長Roland Busch強調本次合作的重要性:「在西門子,我們堅信結合夥伴的力量,一定可以推動正面的變革。我們與鴻海的合作,就是凸顯了我們對創新和永續發展的承諾,我們將攜手塑造電子製造業的未來。」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劉揚偉表示:「鴻海正在轉型成為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和智慧城市的平台解決方案供應商。與西門子攜手合作,將能加速我們的數位轉型進程,並為創新和永續發展開拓新的可能性。」 本次備忘錄,確定了雙方針對鴻海生產場域中,提升自動化程度的合作範圍。這些範圍包括鴻海的電子製造服務(EMS),以及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創新業務模式,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DMS)。兩家公司將共同探索未來工廠發展的可能性,通過採用西門子在業界領先的工廠自動化業務組合和工業軟體,其中包括數位孿生技術和人工智慧(AI)等科技。西門子Xcelerator以其全面性的軟體和解決方案套件,在優化鴻海的工程和製造工作流程方面將發揮關鍵作用,促進其運營的效率和靈活性。 這次合作旨在利用西門子的技術專長,實現節能和減少CO2排放,進而強化鴻海的生產過程的永續足跡。合作內容涵蓋建立透明的監控流程,導入專業服務和數位解決方案,兩家公司將攜手合作,致力於為電子製造業的綠色未來一起努力。 「電子產品是現代社會的支柱,驅動著從通信到交通的一切。因此,我們非常榮幸能強化與鴻海的合作。」西門子數位工業執行長,同時也是西門子董事Cedrik Neike提到,「憑藉西門子的專業領域知識,和優異的工廠自動化和軟體產品,我們將會加快電子製造行業的轉型,支持鴻海實現其永續發展的目標,同時提高效率。」 鴻海數位長暨智慧製造平台負責人史喆博士提到:「西門子是提供數位轉型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我們在AI時代深化合作建立未來工廠,將讓我們能夠為所有客戶提供頂級的製造服務。」
2024/05/15
采埃孚與鴻海合資車用底盤公司通過 加速戰略創新
2024/05/01
采埃孚與鴻海合資車用底盤公司通過 加速戰略創新
*鴻海於4月30日正式完成采埃孚底盤模組公司50%股份收購。 *此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強化了雙方合作力道,有助雙方業務成長,擴大客戶範圍。 *雙方將深入合作,探索更多創新領域。 【德國腓德烈斯哈芬/台北訊】5月1日,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采埃孚股份公司(采埃孚集團)宣佈,采埃孚與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台灣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2317)已於4月30日正式完成乘用車底盤系統合資公司程序。鴻海收購采埃孚底盤模組公司50%股份,雙方各持有50%股份。鴻海與采埃孚於2023年7月24日簽署合資協定,並獲得相關監管機構批准。新合資公司名為ZF Foxconn Chassis Modules,將成為股東雙方未來發展戰略的核心要素。  采埃孚執行長柯皓哲博士(左)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生與新合資公司品牌LOGO合影 雙方的戰略合作,不僅為采埃孚集團帶來了更多獲利成長的資源、新客戶群體,更將為采埃孚在不斷成長的車軸系統組裝這一核心市場之外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對於鴻海來說,收購采埃孚底盤模組有限公司50%的股份,為其在汽車產業開闢了新的前景。 合資公司的企業價值約為10億歐元(約11億美元),雙方將利用現有業務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和流程優勢,致力於新市場的開拓。 采埃孚集團執行長柯皓哲博士(Dr. Holger Klein)表示:「采埃孚和鴻海在合資公司中優勢互補,將各自獨有的優勢,如工程能力、靈活性、經驗技術和客戶導向等在全球範圍內融合在一起,確保了我們在當前成長領域的領先地位,並且為我們進入未來市場鋪平了道路。 我們將和鴻海攜手,精準滿足市場新舊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同時將更多創新技術成果應用於量產車型。」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見到這個戰略合作案終於底定,鴻海的全球網路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將有效賦能雙方長遠的發展戰略。我們非常期待在更廣泛的交通和出行領域,與采埃孚共同探索更多合作機會。 」 該合資公司將由兩位采埃孚經驗豐富的高階主管帶領,艾克·多夫(Eike Dorff)擔任執行長一職,財務長則由烏爾斯·里恩霍夫(Urs Rienhoff)擔任,未來將不斷優化生產流程,緊跟市場趨勢以滿足客戶需求,掌握全球車軸總成市場的發展商機。采埃孚底盤模組營業單位的企業價值約為10億歐元(約11億美元)。采埃孚底盤模組股份有限公司為全球高端和暢銷車型製造商提供產品,在全球擁有25個據點,大約3800名員工,其中近100人常駐德國。 采埃孚底盤模組業務2023年銷售額約為43億歐元(47億美元)。  采埃孚 采埃孚是一家全球性技術公司,致力於為乘用車、商用車和工業技術領域提供領先的出行產品和系統。 采埃孚為運輸和移動出行領域的汽車製造商、出行服務提供者以及初創公司提供廣泛的產品選擇。 采埃孚能為各種車型提供電驅動解決方案。 憑藉其產品群組,采埃孚始終致力於推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以及出行的安全性。 除了乘用車和商用車領域,采埃孚還服務於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傳動系統、風電系統、船舶推進及軌道車輛驅動和測試系統等市場區隔。 集團2023年的銷售額達到466億歐元。 集團目前在全球31個國家設有約162個生產駐地,擁有約16.87萬名員工。更多新聞資訊和圖片資料,敬請訪問:www.zf.com
2024/05/01
2024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 首部國產電動車上陣
2024/04/17
2024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 首部國產電動車上陣
集團智慧電動車平台結合AI輔助設計 展示完整電動車生態系 【2023.04.17 臺北訊】「2024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今起至4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作為主要參展廠商,圍繞集團智慧電動車平台,進行一系列產品展示,包括旗下鴻華先進科技所設計開發首部國產電動車Luxgen n7、預計今年第四季量產MODEL B、首款電動廂式物流車MODEL N,還有結合AI輔助設計的電驅系統,以及一系列車用電池、充電樁、電控系統、碳化矽晶圓等產品,展示集團完整電動車生態系。 「2024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開幕當天,經濟部長王美花、臺灣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中華民國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等一行前來鴻海展位觀展。本次展會,集團除了安排多家客戶、供應商及投資人進行商務洽談;同時,也邀請包括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中等國內院校組團前來觀展。期盼藉本次展會,啟發年輕學子對集團智慧電動車平台的興趣,向下扎根培育更多人才。 臺灣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監事召集人、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作爲臺灣首部國產電動車,鴻海與裕隆攜手合作推出的Luxgen n7,已經陸續交車中,無論品質、成本、速度都讓他覺得相當有競爭力,目前持續進行大量交付中。 劉董事長指出,鴻海所擘劃的三大平台策略: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平台;集團在智慧電動車平台的成果已陸續端出,除了n7開始大量交付,還有電動巴士MODEL T,鴻華先進在高雄橋頭科學園區的電動巴士廠已動土,集團會持續擴大這些成果,希望透過平台科技來創造更多的價值,能夠做出對產業、對社會、對國家更多的貢獻。 圍繞智慧電動車平台,本次集團展示結合AI輔助所設計的電驅系統,是讓產品在設計、製造過程中,透過AI輔助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運算與模擬分析,去取得最佳參數,持續地去優化產品製造與生產,提升產品輸出效率、有效降低成本。 在乘用車電池方面,集團自主研發的230Ah大容量方罐電池應用到MODEL T。這款電池採用了相對複雜的疊片工藝,進一步優化了電池的空間利用,使得整體電池結構更加穩定。這不僅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也能夠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電控系統方面,鴻海也展示「一芯多屏」座艙控制系統,該系統導入集團自主研發、模組化設計的控制器;半導體展示上,集團也展出能因應電動車各類電力效能需求的碳化矽(SiC)功率磊晶與製程平台,可廣泛應用於車載充電器、充電樁、直流轉交流電逆變器、直流轉換器等應用,呈現集團在電動車上下游佈局的完整性。
2024/04/17
迎接AI需求商機 鴻海於NVIDIA GTC端出AI軟硬體解決方案
2024/03/19
迎接AI需求商機 鴻海於NVIDIA GTC端出AI軟硬體解決方案
AI伺服器 AI加速器 新世代AI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先進液冷解決方案 新世代自動駕駛軌跡預測深度學習模型QCNet 技術 鴻海研究院成果登台分享 【美國舊金山與台灣台北–2024年3月19日】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台灣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2317)宣佈參展NVIDIA GTC 2024,展示與NVIDIA合作因應下世代需求的AI伺服器與液冷機櫃,以及應用在電動車的最新智能駕駛控制器解決方案。此外,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開發的新世代自動駕駛軌跡預測深度學習模型「QCNet」技術,同樣會在開展首日登場與外界分享。鴻海科技集團劉揚偉董事長也出席與會NVIDIA GTC主題演講活動,以行動力挺,親自見證AI伺服器新品的發表,並感謝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在鴻海科技日(HHTD23)的站台。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席捲各個產業,滿足客戶多樣化的計算需求,提供客戶合適的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成為集團的首要任務。鴻海科技集團攜手旗下子公司鴻佰科技(Ingrasys Technology Inc.)在GTC大會展出多種AI伺服器產品,包括Ingrasys NVDIA MGX伺服器,提供市場上最多樣化的1U/2U/4U NVIDIA MGX伺服器產品組合,模組化架構提供GPU、CPU及DPU組合極高的靈活性和擴充性;搭配液冷解決方案的AI加速器GB6181,能實現高效散熱,並容納八個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適用於高效能的AI訓練,可支援下一代強大GPU,為高性能人工智慧資料中心提供強大算力支援。 鴻佰在GTC大會聖荷西會議中心 (San Jose Convention Center)展區中,本次還端出最新世代AI數據中心液冷解決方案GB200 NVL72,搭載72個高性能NVIDIA Blackwell GPU和36個NVIDIA Grace CPU,透過第五代NVLink互連,串聯成單一大規模GPU,大幅加快大型語言模型的推論速度。為了下一代人工智慧基礎建設需求,集團秀出先進液冷解決方案,包含液態對氣態的side car解決方案,和液態對液態CDU解決方案,具備有高達1300kW的強大散熱能力,能適用不同數據中心環境。 同場亮相的還有ES2100儲存系統,此NVMe-oF存儲系統採用NVIDIA Spectrum-2乙太網交換機,提供更高的吞吐量,實現極致的網路性能。其模組化和創新的無背板設計,讓使用者更換兩片交換機模組即實現輕鬆系統升級。 鴻海科技集團子公司鴻佰科技總經理丁肇邦表示:「利用NVIDIA MGX平台,我們能夠採用模組化設計,用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打造多種伺服器配置,同時縮短上市時間,滿足客戶不同加速運算需求,幫助客戶建構各種應用的人工智慧數據中心。」 NVIDIA GPU 產品部門副總裁 Kaustubh Sanghani 表示:「藉由NVIDIA MGX伺服器模組化參考架構,鴻海打造出一系列多元化的加速運算解決方案,將能滿足不同產業的不同需求。透過支援NVIDIA Blackwell架構的處理器、網路和軟體,鴻海集團的新一代解決方案將加速推動生成式AI運算的新時代來臨。」 除了AI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外,在自動駕駛領域,集團端出基於NVIDIA的Orin X處理器,所打造的Smart Drive智能駕駛控制器,展示了鴻海在ADAS硬體領域的多元解決方案。根據不同的產品定位,提供Basic、Advanced和Premium三個等級的ADAS控制器,其中,Premium等級搭載兩個Orin X處理器,具有強大的運算能力,足以應對最具挑戰性的算力需求。搭載水冷散熱技術,為系統提供穩定、高效的運行環境,確保產品性能始終如一。 在軟體方面,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栗永徽所長,在開展首日以「QCNet: Query-Centric Trajectory Prediction for Autonomous Driving」為主題,對外分享研究所開發的新世代自動駕駛軌跡預測深度學習模型。這套鴻海與香港城市大學共同合作開發的QCNet 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裡,具備在複雜場景中同時預測多目標物未來軌跡的先進能力。研發團隊也參與競逐全世界軌跡預測重要的大挑戰 Argoverse 2 Motion Forecasting Competition, 並取得第一名的佳績。在自動駕駛技術激烈競爭而快速變化的時期,鴻海在AI領域的這項成果,展現集團在AI技術研發的領先性與優越性 相關參展資訊:請點擊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一百萬人。 2022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62兆元(約2,195億美元),並蟬聯《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0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4/03/19
鴻海研究院攜手陽明交大突破空間計算極限  新穎臉部識別技術登上全球頂尖期刊 獲選為二月封面議題
2024/03/13
鴻海研究院攜手陽明交大突破空間計算極限 新穎臉部識別技術登上全球頂尖期刊 獲選為二月封面議題
〔2024年3月13日/台北〕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旗下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HHRI)再創佳績,成功發展「新穎深度感測與臉部識別系統」,突破空間計算極限!這一壯舉得益於半導體所所長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NYCU)講座教授郭浩中與半導體所洪瑜亨博士研究團隊,以及陽明交大助理教授黃耀緯研究團隊的卓越合作,相關論文《Metasurface-and PCSEL-Based Structured Light for Monocular Depth Perception and Facial Recognition》已正式發表在全球頂尖期刊「奈米通訊(Nano Letters)」上,此研究成果亦獲選為該期刊的2月封面故事。 《Nano Letters奈米通訊》是由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出版的科學期刊,研究範圍廣泛,涉及到化學、物理、材料等領域,專注奈米科學及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作為奈米科學及技術領域中的重要期刊之一,影響力指數(Impact Factor, IF) 常年維持在10以上,獲得全球廣泛的關注。 (圖一、研究成果獲選為全球頂尖期刊《Nano Letters奈米通訊》的2月封面與封面故事。) 「新穎深度感測與臉部識別系統」傑出的研究成果,除了成為封面故事外,也獲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選為二月焦點議題,並進行亮點新聞採訪,相關報導《A sleeker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tested on Michelangelo’s David》已發佈於二月份的ACS PressPacs,彰顯了此成就受到高度關注與讚譽,為臉部識別技術的一大進步。報導詳情可參閱 https://www.acs.org/pressroom/presspacs/2024/february/sleeker-facial-recognition-technology-tested-on-michelangelos-david.html 空間計算(spatial computing)的時代已經到來,未來對於深度感測系統的需求,也將較現今手機常見的面部深度感知與辨識解鎖大大增加。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本次的研究成果,結合新穎奈米光學技術與人機互動感測技術,能將深度感測與臉部識別系統微縮於大小大約3根頭髮的寬度,除了改善過往空間計算所使用的點陣投影儀之龐大體積限制,並提供一個更為省電的深度感知解決方案。未來隨著空間計算與深度感知的需求日漸增加,本次開發的系統有望成為主流。 (圖二: (a)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提出的深度感測系統設置示意圖。(b)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系統所繪製的深度資訊圖 (左);結構光投射於大衛石膏像示意圖 (中);組成超穎介面的奈米微結構 (右)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提出的系統,突破傳統點陣投影儀(dot projector)的限制。傳統系統使用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陣列(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array, VCSEL array)作為光源,透過透鏡系統投射至多階繞射光柵,形成偽隨機多光束分佈的結構光。相較之下,本次最重要的突破在於「首次引入單顆光子晶體面射型雷射(photonic crystal surface-emitting laser, PCSEL)作為光源」,直接投射雷射光於超穎介面全像片。這使得該系統能夠從僅約300微米尺寸的樣品區域,投射出多達45,700個紅外結構光光點,同時擁有158°的寬視場。 (圖三、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的「新穎深度感測系統」與現有系統之比較,以及相關技術的突破。) 與現今空間計算常使用的點陣投影儀模組相比,「新穎深度感測系統」具有顯著的優勢,包括面積縮小233倍,結構光光點增加1.43倍,視場增加2倍,且無需額外透鏡系統的設計。這種創新設計使得未來將超穎介面與光子晶體面射型雷射整合時,可以進一步縮小整體體積。在點陣投影儀模組積體化的同時,該架構的功耗亦可縮小達5-10倍,實現微縮、輕量化與節能的目標,並使其更容易整合於空間計算技術和行動與穿戴裝置之中。 論文詳情可參閱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5002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一百萬人。 2022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62兆元(約2,195億美元),並蟬聯《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0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4/03/13
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領域再創佳績! 兩項研究成果獲頂尖研討會接收! 最新量子幾何局部編碼降低量測錯誤率 透過數學不等式掌握量子系統關聯性
2024/01/12
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領域再創佳績! 兩項研究成果獲頂尖研討會接收! 最新量子幾何局部編碼降低量測錯誤率 透過數學不等式掌握量子系統關聯性
【2024.01.12 臺北訊】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旗下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再創佳績!今年兩項研究成果榮獲頂級量子計算研討會:The 27th Conference on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QIP 2024)接收!該研究分別為「Geometrically Local Quantum and Classical Codes from Subdivision」,由量子所所長謝明修、研究員林鼎鈞、Adam Wills提出的研究成果;以及「A new operator extension of strong subadditivity of quantum entropy」由量子所所長謝明修、研究員林鼎鈞,以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合作成果。 談及本次研究成果,謝所長指出「Geometrically Local Quantum and Classical Codes from Subdivision」的主要貢獻在於建構了一個具有最佳能量屏障且幾何局部的編碼。這表示該量子低密度同位檢查錯誤更正碼旨在保護量子信息免受噪音和錯誤的影響,並且其解碼器的操作僅涉及少量且空間局部的量子位元,降低了測量錯誤的機會。 謝所長進一步指出,相較於目前唯一已知的構造方法,研究院開發的這種編碼構建更加明確簡單,更容易理解和應用。在文章中也討論了應用於古典編碼的可能性,這些對應的傳統編碼可以用於保護日常技術中的信息,如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總的來說,這項工作大大的推進了編碼理論的領域,對於量子和古典信息處理具有實際意義。 另一篇工作「A new operator extension of strong subadditivity of quantum entropy」的主要貢獻在提出了一個新的數學不等式,該不等式描述了不同子系統之間的關聯性,有助於我們理解量子系統裡不同子系統之間的關係。 因為量子系統與我們習慣的古典系統有很大不同,瞭解它們的行為對於發展新技術,如量子電腦,至關重要。總的來說,這項工作有助於我們瞭解量子系統的運作方式,以及分辨它們是否有可能解決古典電腦難以或無法解決的問題。 林鼎鈞目前正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攻讀物理博士,學術興趣在結合物理與計算機理論來解決量子計算難題。Adam Wills英國劍橋大學數學系碩士畢業,學術興趣在從數學角度切入解決量子計算、量子糾錯等問題。兩位目前皆為量子所海外 internship program成員。 The Conference on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QIP)是量子計算理論最有聲望的頂級研討會,年度相關重要成果都會在該研討會以口頭報告形式進行發表。1月13日至19日所舉辦之QIP 2024,將在臺灣由鴻海研究院與臺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以及中研院、臺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與中山大學等學術合作夥伴舉辦,邀請世界各地的頂尖研究人員,共同討論量子資訊科學的最前沿理論及實驗進展,主題含括量子資訊、量子密碼學、量子糾纏、量子糾錯及量子演算法等。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一百萬人。2022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62兆元(約2,195億美元),並蟬聯《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0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