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立足本地,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 繁體中文
鴻海集團
集團首頁
亞洲
中國大陸
美洲
美國
歐洲
捷克
斯洛伐克
新聞中心
公司活動
台灣醫療科技展盛大開幕 鴻海數位健康攜手HiMEDt再創佳績
2024/12/05
台灣醫療科技展盛大開幕 鴻海數位健康攜手HiMEDt再創佳績
旗下CoDoctor系列產品通過TFDA認證 導入Digital Twin深化AI輔助診斷【台北訊 2024.12.05】由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共同發起的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HiMEDt),於一年一度的「台灣醫療科技展」首日,假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隆重舉辦第三屆重磅研討會主題為「生命科學之主權式AI」(Life Science of Autonomous AI)成為矚目焦點。此次研討會匯聚產、官、學、醫療、慈善等多領域領袖,共同分享跨界創新與整合實踐成果,推動台灣醫療科學與數據科學的深度融合。三大視角願景啟航:政策、醫療與科技的融合研討會開場由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工研院院士暨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擔任開場致詞、以及NVIDIA輝達全球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邱麗孟擔任特別嘉賓,從政策、醫療與科技應用的角度,為大會揭開序幕。此外,石崇良署長與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錢嘉宏組長分別擔任大會特別演講嘉賓,分享智慧醫療政策與未來藍圖。石署長以「精準健康到預防醫學:AI驅動的糖尿病照護模式在全民健保中的應用與前景」為題,探討AI賦能糖尿病分級管理在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中的應用價值,為實踐健康台灣的願景提供重要指引。錢組長則以「AI浪潮下的監管與規範」為主題,聚焦智慧醫材的政策推動與公私協同合作的實踐路徑。他提出創新監管機制的重要性,勾勒智慧醫材從健康促進到預防醫學轉型的新管理生態。打造主權式AI的實踐與信任,鴻海與工研院共築智慧醫療未來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共同發起人之一,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所長莊曜宇表示,台灣在醫療與科技融合方面具備全球領先優勢。「隨著聯盟生態系的持續擴大,醫療院所的廣泛參與凸顯了跨界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也展現產研醫界對聯盟價值的高度認同。」近年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改變醫療產業,聯盟會員的成果分享涵蓋臨床診斷、個人化治療與醫療數據分析等領域,展現了 AI 在提升效率與精準度的同時,為創新應用注入無限可能。鴻海科技集團B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總經理、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共同發起人姜志雄則指出,生命科學領域的主權式 AI 結合台灣的醫療科學與數據科學,是台灣的強項,也是我們的驕傲。鴻海在醫療產業的定位是生態整合者(ecosystem integrator),數位健康的發展需要一步一腳印,這不是流行語,而是一項關乎國家永續發展的工程。他強調:「AI 並非要取代醫生,而是輔助醫護人員分擔壓力,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實現醫療與科技的協同效應,為台灣的醫療體系帶來長久的價值。」鴻海醫材布局再創佳績,CoDoctor AI 推動智慧醫療實踐鴻海在數位健康領域的軟硬整合產品再傳捷報,旗下 CoDoctor 系列 產品喜訊頻傳。今年,CoDoctor Pro 智合醫多功能檢測儀專業版、CoDoctor Home 智合醫多功能檢測儀居家版,以及 CoDoctor Eye 手持式智慧影像擷取儀與影像管理平台,均成功取得衛生福利部食藥署(TFDA)醫療器材上市許可,並逐步應用於多元場域,實現更智慧化、更精準化、更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鴻海持續深耕數位健康,並與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的指標醫院夥伴合作CoDoctor AI輔助診斷模型,建立六大醫學圖像及影像類巨量醫學模型(Large Medicine Model),與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的應用。這些成果不是理論探討,而是具體的臨床實踐,涵蓋眼底影像判讀、單導心電判讀、胸腔肺癌早期診斷、攝護腺腫瘤位置偵測、子宮肌瘤自動偵測,以及冠心病與乳癌的數位孿生模擬等多項突破性特色應用。聯盟拓展與行動成果:攜手新成員,擴大生態影響力在本次研討會上,HiMEDt 數位健康聯盟正式宣布七家重量級新成員加入,包括奇美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羅氏大藥廠、耕莘醫院、昇捷建設、諾貝爾眼科以及大同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些新夥伴的加入,不僅拓展了數位健康生態的應用範圍,更有效推動在宅醫療的實踐成果,並深入偏鄉及原鄉地區,落實眼底 AI 篩查服務,以科技賦能數位健康的照護與管理。除了新成員的發佈,本次研討會還展示了多項與鴻海與聯盟夥伴,跨界合作的落地的行動成果,與會的各界代表分享了智慧醫療與數位健康的實踐經驗。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帶來了「沒有圍牆的急診」(ED Unwalled)創新理念,重新定義急診服務的未來;土城醫院則以「智護心脈:AI雲端預警,守護腦心同行」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展現了以 AI 技術守護心腦健康的實踐案例。童綜合醫院分享了其在達文西手術後心臟照護的突破性應用,透過 AI 判讀 EKG 技術輔助偵測六項心律異常,顯著提升心臟照護的效率與準確性。慈濟基金會則以永續健康、人文醫療作為分享主題,刻畫出慈濟推動數位健康人道服務的溫情實踐,傳遞結合科技與人文的關懷力量。此外,台中榮民總醫院帶來智慧醫院的技術革新案例,包括數位孿生乳癌仿真、AI 用藥預測與病程模擬等前沿應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副院長林宗憲介紹了「高齡照護的科技賦能」計畫,展示了以醫院為樞紐建立智慧照護區域聯防的實踐成果。高雄市立鳳山醫院院長李建德則分享了「亞灣 2.0 智慧城市數位健康願景」,展現深入居家、長照與醫事C等場域,賦能城市的健康管理模式。最後,林口長庚眼科部長黃奕修以「當眼科遇見 AI: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的未來展望」作為壓軸主題,深入剖析 AI 技術在糖尿病相關眼疾診斷中的臨床成果,並提出具有宏觀與微觀視角的實踐洞見及可行性策略(Actionable Insights),為研討會畫下精彩句點。HiMEDt匯聚25+跨界力量,形塑台灣數位健康新足跡自 2022 年成立以來,HiMEDt 台灣數位健康聯盟已凝聚超過25家來自醫療、科技、製藥、建築及慈善等多元領域的跨界合作夥伴,展現強大的整合力與創新潛能。隨著新成員的加入與生態擴散,聯盟正加速實踐「新生態、新場域、新數據、新模式」的健康藍圖。本次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HiMEDt不僅展示在醫療與科技結合方面的領先實力,更彰顯了聯盟在推動創新醫療應用上的領導角色。透過持續深化跨界合作與技術應用,聯盟正透過實際行動落實健康願景,塑造台灣在數位健康領域的新足跡。 關於鴻海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逐漸發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排名全球第一,市占率超過四成,範圍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雲端網路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全球員工總人數季節性高峰約九十萬人,2023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16兆元。鴻海事業版圖遍及全球,橫跨三大洲,以臺灣為中心,延伸發展到中國大陸、印度、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美國、巴西以及墨西哥等區域,在逾20個國家及地區都有生產及服務據點。2024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2019年,鴻海榮獲《富比士雜誌》(Forbes)全球百大數字公司第25名。此外,鴻海也是台灣唯一連續七年(2018~2024)獲得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百大創新機構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的民營企業。近年來,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2024/12/05
鴻海參展2024台灣太空國際年會 展現佈局衛星產業成果
2024/12/01
鴻海參展2024台灣太空國際年會 展現佈局衛星產業成果
冠名贊助年會活動 展示低軌衛星珍珠號操作秘辛 攜夥伴秀軟應體能力【台灣台北–2024年12月1日】2024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iwan International Assembly of Spac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TASTI 2024)12月1日起至12月4日於高雄展覽館盛大展開。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作為大會冠名贊助廠商,以「新世代太空通訊」為主軸,展示集團在低軌道衛星通訊的最新進展,並攜手產業夥伴共同打造完整衛星產業生態系。本次展會中,鴻海展示去年11月成功發射升空的珍珠號立方衛星1比1實體模型,並且首次對外分享衛星在軌道上的操作技術,包括衛星太陽追蹤模式、飛越地面站時的目標追蹤模式、穩定三軸控制、地球觀測、雙向通訊都卜勒效應頻率偏移補償,以及真實太空環境實驗數據解析等關鍵技術,展現衛星系統整合能力。同時,鴻海也攜手子公司及多家產業夥伴,展現衛星通訊產業鏈布局,其中包括富智康與夏普合作最新開發的低軌衛星使用者終端;由鴻海子公司承煒科技(Rayprus)開發的地球觀測相機模組;此外由鴻騰精密生產,專為太空環境設計的耐候性連結線束,以及太空用連接器與線材;重要技術夥伴聯發科技展出支援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s, NTNs)的全軟體定義無線通訊(Software Defined Radio, SDR)晶片;國際合作夥伴Antaris則帶來其創新的多軌道衛星操作軟體平台,提供一個加速太空任務設計、模擬及操作的創新軟體平台。鴻海研究院新世代通訊研究所所長吳仁銘表示,未來新型態通訊將朝向高覆蓋率、高可靠度、高連結數、低延遲的方向發展。他進一步指出,以5G的技術演進來看,從Rel 17開始討論非地面網路,到目前發展的Rel 18以及未來的Rel 19、Rel 20將進入5G Advanced的第二波演進,預期將進一步支援非地面網路,為下一代6G非地面網路通訊奠定基礎。鴻海科技集團B5G政策組處長趙元瀚表示,在B5G和新太空時代,低軌衛星的發射將更具成本競爭力與便利性。鴻海透過整合集團優勢與夥伴資源,在關鍵零組件、子系統和組裝整合測試等領域,提供市場完整解決方案,加速新太空產業的創新發展。根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球仍有37%人口,約29億人無法連接網際網路,陸地也有60%未有行動網路覆蓋。低軌衛星通訊憑藉其高覆蓋率、低延遲的特性,可改善偏遠地區的通訊問題,與智慧車聯網結合,提升行車安全與資訊傳遞效率,並透過其距地面僅500到600公里的特性,提供更精準的定位服務。鴻海透過本次展會,不僅展現集團在太空通訊領域的技術實力,結合產業夥伴共同打造完整的衛星產業生態系。展會期間,集團規劃多場技術交流會議,歡迎產官學研各界先進蒞臨指教,共同探討太空產業的創新發展機會。2024 TASTI,鴻海科技集團展位編號:316(大會服務中心旁)連結。論壇活動:12/1 13:30-15:00 CubeSat Industry Forum12/2 15:30-17:00 Spacecraft/Satellite Development (1) (CubeSat Technology)12/3 15:30-17:00 Private Venture and Public Support in the NewSpace關於鴻海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約九十萬人。2023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16兆元,2024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4/12/01
鴻海榮獲體育推手獎 2025續挺TLPGA打造國際級賽事
2024/11/29
鴻海榮獲體育推手獎 2025續挺TLPGA打造國際級賽事
【台灣台北–2024年11月29日】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簡稱鴻海)積極踐行ESG社會責任,扶植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發展成果顯著,今(29)獲教育部體育署頒發「113年度體育推手獎-贊助類金質獎」,這也是鴻海第三度獲得此項榮譽。為了推廣全民參與並關注體育運動,鴻海也正式宣佈,將持續支持台灣女子高爾夫協會(Taiwan Ladies Professional Golf Association, TLPGA )舉辦「2025鴻海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選手錦標賽」,在台灣打造規模更大、獎金更高、積分更多的國際級賽事! 今年二月,鴻海支持TLPGA首創台灣史上第一場選手錦標賽(Players Championship)—「鴻海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選手錦標賽」,成為TLPGA史上規格、積分與獎金最高,同時為台巡首場總獎金破百萬美元的認證賽事。比賽吸引來自日、韓、台、泰、澳、中六大巡迴賽共89位優秀選手參與,賽後更有多達24位台灣選手取得世界積分,大幅提升台灣女子高球在國際的能見度,成為TLPGA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鴻海也因為贊助與推動此選手錦標賽,再次獲得體育推手獎,也是四年內第三次獲得推手獎。 鴻海科技集團發言人暨副總經理巫俊毅表示:「感謝體育署對鴻海投入國內體育賽事的肯定,今年透過支持TLPGA舉辦比賽,為優秀的本地選手提供更多展現球技的機會。未來,鴻海將持續發揮國際影響力,提升賽事競爭力與關注度,讓TLPGA選手錦標賽成為台灣選手逐夢的最佳舞台。希望喜歡高球運動球迷們,明年2月的選手錦標賽,能多多進場參與,支持台灣的選手。」 鴻海自2023年起也成為台灣選手吳佳晏的贊助夥伴,今年她首次參加JLPGA正巡賽,在最後一場例行賽中,以本季最佳第3名作收。未來鴻海也會透過長期支持,讓更多優秀的台灣選手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2025鴻海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選手錦標賽」預計將於2025年2月27日至3月2日在東方高爾夫球場盛大舉行!第二屆賽事預期將吸引更多全球頂尖選手參與,共同角逐桂冠!敬邀全台觀眾關注這場年度盛事,一起見證台灣選手的精彩表現! 更多賽事相關資訊,歡迎關注「鴻海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選手錦標賽」賽事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oxconnTLPGA 關於鴻海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2023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16兆元。2024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4/11/29
鴻海成功入選經濟部大A+ 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
2024/11/19
鴻海成功入選經濟部大A+ 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
攜手NVIDIA 使用Taipei-1 超級電腦加速AI應用創新【台灣台北–2024年11月19日】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2317)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攜手,入選「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簡稱大A+計畫),輝達(NVIDIA)超級電腦「Taipei-1」第二批通過名單。未來將使用最新AI超級電腦NVIDIA Taipei-1,進一步強化集團於智慧醫療應用領域的AI技術佈局,展示其在AI技術應用上的領先實力。鴻海此次所使用的 NVIDIA Taipei-1是排名全球第38名的AI超級電腦,搭載64台 NVIDIA DGX H100系統,透過NVIDIA Quantum-2 InfiniBand網路架構串連,採用64 NVIDIA OVX 系統。「Taipei-1」超級電腦搭載256個NVIDIA L40 GPUs每個GPU可提供超過一個PetaFLOP的AI性能,專為數位孿生、工業元宇宙及大型數據分析場景設計。此平台的高性能可支援鴻海進行巨量數據處理,並且運用於智慧醫院內的護理協作機器人場域模擬、及數位孿生醫療輔助診斷分析的深度學習訓練等應用場景。鴻海科技集團B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總經理姜志雄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通過此次大A+計畫,借助NVIDIA Taipei-1 超級電腦強大的算力優勢,推動智慧醫療的落地應用,希望能夠為辛苦付出的醫護人員們分憂解勞、事半功倍。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全球產業數位化轉型,成為科技與醫療深度融合的最佳實踐代表,以期持續為全台灣所有辛苦付出的醫護人員盡一份心力。」展望未來,鴻海將持續聚焦在CoDoctor AI生態系與護理協作機器人的設計開發,基於巨量醫學模型 (Large Medicine Model,LMM) 的架構成為顯著優勢,並致力於多模態數據研究與模型開發的設計應用,以推動精準健康與預防醫學及護理協作領域的進展。鴻海利用Taipei-1 OVX,實現以下多項創新應用,並已成功通過此次計畫的審核:1.與台中榮總共同設計開發的護理協作機器人數位孿生技術應用鴻海透過Taipei-1 OVX模擬協作機器人在醫療場域各項協作工作運行的數位孿生模型,建立醫院場域的3D 模型,並配置協作機器人各項功能模組,如移動驅動、機械手臂、環境感測器、語音交互系統等,進行全方位的模擬測試。數據將被分析以優化機器人運行效率,並且提供改進建議,降低生產成本。機器人在醫院場域中的運用能夠精確執行重複性操作,不僅能協助醫療人員自動執行重複且低專業性之日常任務,讓醫護人員可以專注於急需或重症等專業性的病患照護,還能通過人工智慧技術來進行持續性的環境監控和語音提醒,用以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強化醫療場域安全,進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2.與台中榮總/耕莘醫院共同開發CoDoctor AI輔助診斷及預測模型鴻海運用AI技術與數位孿生模型,打造個人化的智慧醫療系統,協助醫療機構進行精確的診斷與病患數據分析。該申請案尤其聚焦於乳癌數位孿生 AI 用藥預測、單導心電圖心律不整判讀、以及肺結節電腦斷層自動偵測,並透過NVIDIA高效能算力平台加速AI算法的訓練與優化,提升預測的準確性,同時模擬仿真治療效果。關於鴻海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2023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16兆元。2024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4/11/19
鴻海、海大、陽明簽訂合作備忘錄 共同攜手推廣海洋環境教育
2024/11/06
鴻海、海大、陽明簽訂合作備忘錄 共同攜手推廣海洋環境教育
魚苗放流 藻礁再製 海洋碳匯 珊瑚復育 永續海洋-循環資源夥伴再擴大 【台灣台北–2024年11月6日】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簡稱鴻海)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簡稱海大)、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簡稱陽明基金會)於今(6)日簽署「海洋環境教育合作推廣」合作備忘錄,將共同致力於海洋保育及環境教育推廣。 自2023年起,鴻海陸續投入新台幣2,300萬元與海大推動「永續海洋-循環資源」專案,以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為推動目標。不僅投入魚苗培育、放流,更利用廢棄建材回收,再製成魚礁、藻礁以復育海底生態,將陸上廢棄物轉化成有用的海洋資源,並透過多元的互動學習課程,讓鴻海同仁及眷屬利用假日進行海洋教育親子活動。 為了促進社會各界關注並參與海洋永續,保護台灣的海洋資源,鴻海、海大、陽明基金會合作,共同舉辦與海洋相關的展示、教育、研究、收藏、推廣、觀光、休閒及創新活動,並以「生活、生產、生態」的理念推動海洋文化的廣泛普及與應用。 鴻海科技集團洪榮聰環保長表示,「鴻海近年積極投入生態保育,我們也期望不只是公司的投入,更能擴散到社會大眾。我們與海大的專案,在經過了一年半的努力,已成功地建立了魚礁、藻礁示範模組;今年年底也會將藻礁、魚礁放入在濱海的示範實驗場域中,並預計於明年爭取在近海的投入,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讓大家在海邊或海中遊玩的時候,都可以看到我們復育的成果。」 鴻海的環境教育,除了養成同仁環保DNA外,也持續推動同仁與家庭、社會相互結合,擴大環境教育的影響力。從2023年開始,參與海洋環境教育活動人數已超過600人;實際魚苗放流超過35,000尾,透過活動增進了鴻海員工及親友對海洋保育認識與參與度。本次也榮幸與海大合作的基礎上,可以與在海洋教育深耕多年的陽明基金會共同努力,持續為台灣的海洋永續盡一份心力。 陽明基金會林宜正執行長強調,「陽明呼應聯合國SDGs永續精神與項目,由基金會辦理多項教育活動,如:走入校園的陽明海運小學堂及歷年發行的環境教育繪本,目的皆以倡議永續海洋,達到教育紮根及社會參與與關注,此次陽明、海大與鴻海三方鏈結,齊響應教育部『臺灣科學節』理念,陽明作為永續海洋的推廣者,透過所屬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讓民眾在陸上也能體驗海運文化的內涵,並與日常生活產生關聯。未來,陽明、海大和鴻海將持續合作,推廣海洋保護與環保永續技術,包含新式魚礁和藻礁應用、珊瑚復育技術、海洋碳匯、海洋塑膠微粒及海洋生技與應用等,致力於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期盼藉此讓與海共好的關懷成為普世價值。」 海洋大學冉繁華副校長,「海大與鴻海、陽明海運長期保持良好的產學合作關係,結合大學USR與企業ESG共同推進海洋永續發展,並同時培育具實務能力的海洋專才。海大與鴻海的『永續海洋-循環資源』專案從去年執行至今,在新式魚礁和藻礁、珊瑚復育及海洋教育等方面已有超過50位研究生與大學生一同投入、參與計畫;此外,陽明長年與海大共同培育高階海事人才,不僅許多員工為海大畢業生,董事長蔡豐明更是海大航管系的教授。未來海大將提供海洋研究與教育專業知識,協助策劃環教課程、展示與科學教育活動,與鴻海及陽明合作無間,共同邁向永續海洋」 透過這次MOU簽署,鴻海、海大及陽明基金會將共同推廣海洋保護與環保永續技術,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確保「生活、生產、生態」三位一體的永續發展。相關主題包括:新式魚礁和藻礁應用、珊瑚復育技術、海洋碳匯、海洋塑膠微粒及海洋生技與應用等,並同步推動環境教育,培育出許多環境保護的種子。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3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16兆元。2024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4/11/06
迎接量子新時代  鴻海教育基金會攜手新北市教育局 共推量子科技師資培訓
2024/10/28
迎接量子新時代 鴻海教育基金會攜手新北市教育局 共推量子科技師資培訓
 2024年量子教育再升級,深化教師量子素養,啟動未來教育藍圖 量子科技是目前全球各國爭相研究,紛紛投入資源研發的新興前沿科技,鴻海教育基金會因為意識到量子科技的重要性,因此近年來也致力於提供高中生量子科技教育,並且在今年(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7日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攜手合作,共同舉辦「量子科技師培營」,以賦能教師專業能力,希望讓老師們可將量子知識由學術層面拓展至高中教育現場,引導學生進入量子科技的世界。 本次師資培訓營為期四天,涵蓋了量子疊加、量子糾纏、量子演算法......等量子科學的核心理論。整體教學以鴻海教育基金會出版的《量子科技入門》為主教材,幫助老師們理解量子科技的理論與未來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並透過IBM量子電腦的初步實作,讓教師們將能夠既有理論知識,也有實務技能,為未來教學奠定基礎。 種子教師引領量子課程進校園 參加此次培訓的16位教師來自新北市各公私立高中,皆為自然科領域的優秀師資。這批種子教師將在完成培訓後,積極融入所學內容到教學課程中,引領學生探索量子科技的奧秘。鴻海教育基金會期望透過這樣的師資培訓,幫助教師在校內教授量子知識,讓量子教育在台灣的高中校園發芽開花。 量子科技普及從基礎教育開始 鴻海教育基金會長期以來積極推動科技教育,從量子師資培訓到出版量子科普漫畫,致力於將量子科技知識帶給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基金會未來也將持續協助普及量子科技教育,培養更多具備前瞻性科技素養的下一代學子,厚植台灣科技競爭力。 (圖:鴻海教育基金會汪用和執行長、三重高中曾慧媚校長、新北市教育局魏文達督學與參與「量子科技師資培訓營」教師們合影,攜手推動量子教育。) (圖: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現場致詞。) (圖:中原大學陳志宇助理教授擔任量子科技師培營講師,教師們專注學習為未來教學奠定基礎。)
2024/10/28
鴻海科技日兩千嘉賓蒞臨 重磅夥伴發表演說 展現全面AI應用
2024/10/08
鴻海科技日兩千嘉賓蒞臨 重磅夥伴發表演說 展現全面AI應用
 量產版GB200全球首秀 產線機器人公開亮相 新能源以及衛星最新夥伴登場 【台灣台北–2024年10月8日】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所舉辦的年度科技盛事,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HHTD24)於今(10/8)日舉行開幕活動,總共有超過2,000位來自海內外貴賓、合作夥伴共襄盛舉。科技日邁入第五年,首次將活動擴大到兩天,今年由劉揚偉董事長搭乘MODLE C越野拉力版進場拉開序幕。第一天上午的重磅講者邀請到NVIDIA、Intrinsic、SIEMENS、Thales Alenia Space等,總計20位產業領袖、鴻海高階主管在開幕活動陸續登台,並且正式推出MODEL D新世代多功能生活休旅車以及MODEL U新型態電動中型巴士。 「鴻海正在加速你的想像力!」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在開幕致詞時表示,「鴻海三大智慧平台核心技術背後的推動力就是AI人工智慧。我們正在利用AI不斷改善我們的營運,同時也通過為客戶製造的產品來推動AI發展。今年是鴻海成立50週年。我們從製造連接器起家,到如今提供平台解決方案,並不斷發展更複雜的核心技術能力,現在更要打造由AI驅動的三大智慧平台,成為客戶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今年鴻海科技日以「Accelerating Imagination」為主軸,透過各類論壇對話與技術展品,呈現鴻海完整AI解決方案,以及三大平台融入AI全面應用範例,並藉此展現鴻海創新速度與科技領先地位。 智慧製造攜手國際大咖 擘劃智慧工廠佈局藍圖 開幕活動首先登場的主題夥伴對談以「鴻海與NVIDIA的下一波產業革命」為題,由鴻海科技集團雲運算產品事業群資深副總丁肇邦與NVIDIA機器人與邊緣運算部門副總裁Deepu Talla上台,分享在AI運用的成果。 緊接著智慧製造夥伴對談,由鴻海數位長史喆博士主持,宣布推出「鴻海智慧製造平台」,打造在生成式AI時代的未來工廠。邀請平台重要合作夥伴NVIDIA Deepu Talla與Alphabet機器人子公司Intrinsic 執行長Wendy Tan White、SIEMENS Annemarie Grosse Frie以及BCG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合夥人Jeffrey Walters接力上台,分享與鴻海在智慧製造特別是自動化與機器人的合作進展。 今年科技日另一亮點,鴻海宣布將攜手合作夥伴投入新能源領域,並逐漸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電動車(EV)和能源儲存(Energy Storage System, ESS)方面的布局。因此,今年的智慧電動車夥伴對談特別聚焦在鴻海的新能源發展,邀請由比爾·蓋茨創立的Breakthrough Energies合作夥伴Libby Wayman、全球能源公司GE Vernova永續長Roger Martella、BMW i Ventures董事總經理Marcus Behrendt、Our Next Energy​創辦人暨技術長Mujeeb Ijaz上台分享,與鴻海的未來合作願景。 鴻海電動車下一步 佈局新能源領域串連太空星系 對談主持人鴻海產品長蕭才祐表示,「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子製造商,鴻海擁有累積多年的製造能力,未來會將這些技術應用於電動車產業和新能源領域,並與能源產業龍頭廠商擴展清潔能源供應鏈本地化和垂直整合。」 鴻海在去年11月成功發射珍珠號低軌衛星後,兩顆衛星累計至今環繞地球超過4,900次,不僅成功取得太空履歷,引起航太產業關注。歐洲最大衛星製造商Thales Alenia Space(TAS)今年也首次參與鴻海科技日活動,策略及通訊衛星解決方案副總裁Didier Le Boulc'h登台,宣布Thales Alenia Space將與鴻海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鴻海憑藉其全球ICT和電動車供應鏈佈局,結合TAS在太空領域的關鍵技術,雙方將共同投入低軌衛星星系市場,為即將到來的6G時代做好全面準備,推動太空通訊技術的革新與應用。 鴻海擴大商用與乘用電動車佈局MODEL D與MODEL U同步登場 延續每年至少推出一款電動車解決方案的慣例,今年的鴻海科技日一口氣秀出MODEL D以及MODEL U兩台電動車,擴大鴻海在商用電動的車佈局。其中,率先登場的MODEL D是款正七人座的豪華車型,結合SUV和MPV車款優點,屬於多功能的混合型車款。採用最新一代的平台技術,延續獨特的S-DUCT導流、Air curtain等空氣力學設計,兼具前衛外型外,也能於高速行駛時,提升空氣力學性能 。 緊接著登場的MODEL U原型車主打商務接駁需求,延續MODEL T簡約科技設計風格,採用純粹美學理念。傾斜向上的車頭設計,高級乘用車的圓滑曲線,有助於降低風阻提高能耗效率,車尾折角對開式尾門設計,整體方正不失圓潤,簡約線條勾勒出MODEL U專屬風格。 量產版GB200與De-burr X Robot展場最吸睛 鴻海科技日首度移師到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主要展區面積增加一倍,現場以六大展區劃分: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鴻海超級算力中心、半導體以及前瞻技術等,展示集團與合作夥伴開發的最新產品和技術,包括全球首次公開亮相的「量產版GB200」、De-burr X Robot雙臂去毛刺機器人、Foxconn Omniverse數位孿生應用實例在內,超過120件科技產品。 鴻海科技集團今年除了主題論壇外,分論壇的規模更勝以往,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lain Aspect在內,總共有超過60位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陸陸續續會在各個分論壇,和大家分享全球最新的產業知識、科技成果。 今年鴻海科技日第二天開放一般民眾現場報名入場,只要於南港展覽館一館 4 樓活動現場完成 HHTD24 問卷,且填寫結果需符合指定標準者,即可前往 4 樓 M 區出入口外廣場參加歡樂抽(即抽即領)。 此外10 月 9 日 16:30 將於活動舞台抽出納智捷(LUXGEN)n⁷ 5 人純粹版、SHARP 旗艦系列 AIoT 智慧連網水波爐、iPhone 16、iPad Air等獎項,得獎者本人須在現場方得領獎。 更多抽獎及活動訊息請上鴻海科技日活動官方網站: https://hhtd.foxconn.com/zh-tw/gift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3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16兆元。2024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4/10/08
鴻海研究院攜手SEMICON Taiwan 引領半導體技術創新未來 舉辦NExT Forum探索新世代半導體應用 聚焦矽光子與車用電子技術
2024/09/04
鴻海研究院攜手SEMICON Taiwan 引領半導體技術創新未來 舉辦NExT Forum探索新世代半導體應用 聚焦矽光子與車用電子技術
【台灣台北–2024年9月4日】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 (TWSE:2317)旗下鴻海研究院與SEMICON Taiwan共同主辦的「NExT Forum」,今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本屆論壇以「引領未來:射頻、電源、光學及多元應用的技術進展與市場趨勢」為主題,匯聚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袖和專家,共同探討新世代半導體應用、矽光子技術和車用電子等新興領域的最新發展。演講的來賓包含鴻海研究院的諮詢委員張懋中教授、博通的周子豪博士、英飛凌的Dr. Johannes Schoiswohl、Skyworks的Dr. Peter Chyurlia、德州儀器的楊斐博士等業界巨擘。 鴻海研究院的諮詢委員張懋中教授擔任本次論壇開幕演講嘉賓,在致詞中強調三個關鍵技術領域的重要性,與前瞻發展方向。他指出:「高崩潰電壓元件,將持續朝向提高操作電壓、降低導通電阻,並提升元件本身可靠度發展;發展具發射級功率的微波和毫米波傳輸技術,將能支持更長距離的通信需求;光學互連技術則將能實現短距離晶片間的高效與高速傳輸。這些技術將在未來的通信和計算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推動半導體產業邁向新的高度。」 今日的論壇中,周子豪博士就高速網路的光學元件趨勢分析提到,200Gb/s傳輸速率已可實現,然現行DSP ICs可能消耗多達50%功率,且隨著傳輸速率的提升將更形嚴重。Co-packaged optics節能效果可達40%以上,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著眼於AI需求趨勢,德州儀器的產品總監楊斐博士強調,AI伺服器數據量的增加,未來將需要更為高效的伺服器,以及更為高效的電源供應單位(PSUs)來提升節能效果。寬能隙半導體能提供更高效、更小尺寸、更輕重量的解決方案,如GaN和SiC將扮演關鍵角色。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郭浩中在總結時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與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合作,攻克3300V和溝槽式碳化矽元件等前瞻技術。特別是在高崩潰電壓元件、微波和毫米波功率傳輸以及光學互連技術等領域,我們將加大研究與研發力度,以滿足未來大數據傳輸與高速計算等的需求,為集團和整個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NExT Forum 2024不僅展現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先技術實力,透過論壇的交流,更為未來技術發展激盪出更明確的方向。為了持續推動「製造的鴻海,成功轉型為科技的鴻海」,鴻海研究院將繼續扮演推動者角色,引領半導體技術創新,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關於更多NExT Forum的詳細信息,請訪問鴻海研究院和SEMICON Taiwan的官方網站。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約九十萬人。 2023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16兆元。2024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4/09/04
展現AI未來無限可能 鴻海研究院AI NExT Forum登場
2024/07/23
展現AI未來無限可能 鴻海研究院AI NExT Forum登場
量級AI專家齊聚  AI 2.0、AI+時代改變產業智慧 運算力取代組織人力成企業規模新定義 效率及能耗將是AI發展關鍵 【台灣台北–2024年7月23日】鴻海研究院今(23)日舉辦「AI NExT Forum」,為歡慶鴻海成立50周年,今年的論壇特別以「鴻海50年•智慧新紀元:生成式AI與未來創新」為主題,邀請多位國內外重量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總共吸引964位線上線下觀眾參與。探討議題從AI 轉變到2.0時代的變化,到效率與能耗對生成式AI發展的瓶頸,企業規模將由運算力重新定義等,論壇中鴻海也首次對外同步揭露集團三大平台在AI運用的階段性成果。 AI進入AI 2.0時代  運算力大小代表企業規模 在「AI NExT Forum」開場的專題演講中,鴻海研究院諮詢委員,同時也是零一萬物CEO及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點出,生成式AI是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科技革命!他強調,「生成式AI已經進入AI 2.0時代,並將重新定義產業智慧化。最大的差別是AI能夠做的事情,已經從AI 1.0時代的單一任務AI,演進成透過全球的數據及多模態訓練的模型,能夠通用的回答任何問題、通用的生產任何的內容、甚至執行過去只有人類能夠做的分析及推理的AI。」 李開復博士進一步表示,「AI 2.0已通過經典的圖靈測試,正在以迅速的步伐邁向通用人工智慧、具備高IQ、成為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生產力提升工具、並迎來人工智慧助理時代,徹底改變使用者介面和商業模式,成為最偉大的平台革命,並創造比行動網路時代多10倍的價值。」企業CEO對於組織的期望不應該只是增加一個新的助手,而是希望公司能夠掌握大模型技術,並用公司內部的數據把它變得更強大。 效率與能耗 生成式AI大模型普及的關鍵 大型生成式 AI 模型,如文本生成的ChatGPT和圖像生成的Dall-E,是推動最近 AI 發展的關鍵因素,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然而,大型生成模型通常需要使用數萬億個Token和數千億個參數進行訓練,導致了巨大的運算資源和能源消耗。 IEEE Fellow澳洲蒙納士大學資訊技術學院教授蔡劍飛表示,「引領人工智慧發展的生成式 AI 大模型,目前智慧的進一步提升主要依靠提升規模,用更大的模型,用更多的資料。無數的中小企業、無數的科研院校、無數的個體開發者、及研究人員,難以應對大型生成模型所帶來的巨大的計算資源要求。如何使廣大的中小企業、個體開發者和研究人員參與到生成式 AI 大模型發展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從AI到AI+ 人類與大型語言的協作 將對產業帶來嶄新機會 台大拔萃講座教授,也是IEEE Fellow,現任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鄭文皇強調,人工智慧的發展已從大模型的AI時代進化到智能體(AI Agent)的AI+時代。智能體不再是遵循預定規則的靜態應用程式,而是能夠利用大模型持續學習、自我提升,並靈活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情境。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古倫維研究員也同樣表示,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協作正在重新定義工作方式,最新的人類與LLM協作技術結合人類的創造力、判斷力以及LLM的精確和高效,進一步提升了技術的實用性,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將可輔助人類帶來更高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 鴻海研究院攜手集團三大平台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與創新應用 鴻海如何運用生成式AI加速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及智慧城市的應用,也是業界矚目的焦點,今年的論壇中,鴻海科技集團三大平台的相關主管,也對外分享目前階段性研究成果。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研究員詹念怡表示,研究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提出的用於自駕算法閉環測試的智能模擬代理器 (BehaviorGPT),獲得2024 Waymo Sim Agents Challenge 第一名,模擬自動駕駛系統中的代理行為,通過虛擬仿真環境快速且安全地評估規劃模組能力 ,可協助更高階自駕算法的發展。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廖宜斌研究員則強調,研究院在AI與自動駕駛領域投入大量人力,從基礎模型以及算法核心精進技術,每年發表多篇國際期刊與頂級會議論文,研發成果受到世界級的肯定,終極目標是以多模態語言模型做為三大平台的基礎模型,支撐集團內部各式應用。 智慧製造領域,本次由鴻海中央智能製造總處/智能製造平臺賦能事業處、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博士江侊紘上台,在論壇中他介紹鴻海如何以MFG AI與GenAI先進技術為核心構建的創新應用,打造跨世代的AI智慧工廠。MFG AI與GenAI技術在鴻海AI智慧工廠中的深度融合,將幫助鴻海實現個性化定制與大規模生產的完美結合,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品。 鴻海智慧駕駛工程處處長楊昌樺分享鴻海利用NVIDIA的車用運算平台,以AI的能力,即時分析用路環境畫面,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到導航輔助駕駛系統上,即使是面對路上不常見的目標,如不規則型態的車輛、各種姿態的行人、道路邊施工、分隔島、圍籬等元素,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不同的天氣限制下,車用AI都可以有所對應,更加確保駕駛、乘客、行人的安全。 鴻海智慧城市平台處長郭錦斌親自登台展示,鴻海的CityGPT生成式AI的成果。他強調,鴻海憑藉其50年的軟硬體整合實力,將在智慧城市裡擔任頂層整合商,致力於解決城市資訊孤島的問題,建設一個跨領域的神經中樞平臺,為城市民眾、企業與政府機構提供智慧服務。未來將以軟體帶動硬體,推動智慧城市產業鏈,迎接生成式AI浪潮。其智慧化方案包括CityGPT平臺和智慧應用,以及電動車智慧設備和算力中心的硬體代工。鴻海致力於通過GenAI平台互動,分享商業利益,帶動中小業者與在地商家,形成共贏的產業生態圈。 AI主題論壇夯  參與人數盛況空前 以AI為主題的「AI NExT Forum」,今年獲得產官學研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線上及實體活動超過964人參加,參加的產業以資訊科技、學生、及教育/研究單位佔了參加人數的55%,這場論壇不僅為與會人員揭示AI 2.0時代正以前所未來的速度改變人類的工作與生活,也將為產業智慧化與企業組織帶來重大的衝擊,各行各業都應該以「AI First 」的全新思維擁抱AI科技,同時掌握大型語言模型的技術,並運用企業資內部的數據,讓AI成為專屬的企業級大腦。 關於鴻海研究院 鴻海研究院的成立,是鴻海科技集團邁向F3.0轉型升級之路的重要發展策略之一。研究院下設五大研究所及實驗室一間,每個研究所以平均40位尖端技術研發人才的編制,專注於未來3~7年的前瞻技術研發,強化鴻海技術與產品創新,讓公司從過去的「勞力密集」升級至「腦力密集」,也為鴻海科技集團「3+3」的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https://www.hh-ri.com/。
2024/07/23
鴻海研究院 2024 AI NExT Forum  7/23 盛大登場   重量級AI專家與會  揭示生成式AI最新趨勢及模型訓練新篇章
2024/07/16
鴻海研究院 2024 AI NExT Forum 7/23 盛大登場 重量級AI專家與會 揭示生成式AI最新趨勢及模型訓練新篇章
【2024 年 7 月 16 日,台北】鴻海研究院為歡慶鴻海公司成立50周年,將於7月23日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AI NExT Forum」,今年論壇特別以「鴻海50年•智慧新紀元:生成式AI與未來創新」為主題,邀請包括零一萬物CEO兼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澳洲蒙納許大學資訊學院教授蔡劍飛等多位國內外重量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生成式AI技術在圖像、語言處理等方面的突破,並與外界說明這些前瞻科技將如何改變未來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此外,鴻海研究院以及負責智慧製造、智慧駕駛、智慧城市等平台的部門主管,屆時也會陸續上台,分享鴻海在此三大平台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創新應用。 重量級AI專家與會  揭示生成式AI最新趨勢與大型模型訓練挑戰 鴻海研究院諮詢委員,同時也是零一萬物CEO及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將在今年論壇中發表「生成式AI: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科技革命」專題演說。身為全球知名AI專家,入選TIME時代雜誌2023年全球25位AI領袖,李開復曾任職於Apple、Microsoft、Google。於2009年創立創新工場,並於2023年創辦大模型獨角獸公司零一萬物。 人工智慧這幾年在技術上有重大的突破,包括用於文字生成的 ChatGPT 和用於影片生成的 Sora 等大型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不僅加速企業及組織人工智慧的應用,同時也對社會和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然而,大型生成式模型通常需要使用數萬億個Token和數千億個參數進行訓練,導致了巨大的運算資源和能源消耗。隨著大型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使訓練的過程更加高效節能,並且可即時應用在辦公室、智慧工廠、金融及醫療等各場域,訓練和推理的效率變得更加重要。 因此今年的論壇特別邀請到ScholarGPS全球前0.05%的頂尖學者,也是IEEE Fellow的澳洲蒙納許大學資訊學院教授蔡劍飛,發表「Improving Efficiency of Large Generative AI Models」主題演說,分享他的團隊如何更有效率的訓練大型生成式AI模型,並減少能源的消耗成果,同時也將分享研究遇到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鴻海研究院將攜手集團三大平台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與創新應用  如何運用生成式AI加速智慧電動車、智慧製造及智慧城市的應用,是業界矚目的焦點,今年的論壇也將揭示鴻海研究院與集團三大平台的最新研究成果: • 鴻海研究院:將由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詹念怡及廖宜斌兩位研究員分享,如何透過增強感知模組的穩健性和對規劃模組的閉環模擬測試,全面提升自駕車AI算法的安全性;以及介紹大模型技術如何提升Agent的主動感知和決策支持,加強自駕車或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能力。 • 智慧電動車平台:將由鴻海智慧駕駛工程處處長楊昌樺博士分享鴻海如何利用視覺和AI技術推動智慧電動車技術,包括先進的視覺感測器偵測環境、AI在路徑規劃中的角色,以及NVIDIA AI算力在Level 2+公路導航駕駛中的應用。 • 智慧製造平台:將由鴻海中央智能製造總處/智能製造平臺賦能事業處、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博士江侊紘介紹,如何利用MFG AI及GEN AI先進技術融入進未來的智能製造,打造更智能、更靈活的智能製造系統。 • 智慧城市平台:將由鴻海智慧城市平台處長郭錦斌展示,如何透過鴻海的CityGPT生成式AI,無縫打造新一代智慧城市,重塑城市生活體驗。   論壇7/23震撼登場 即日起開放報名 日期:2024/07/23 (二) 09:30-17:00 (09:00 開始報到)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B1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85號) 為讓更多的產業界及學術界同仁能夠參與這場AI盛會,今年論壇形式採實體及線上混合模式,即日起開放報名,現場座位有限,論壇結束後將舉辦線上及線下抽獎活動。有關論壇及報名訊息,請造訪https://accu.ps/gLjRdo。   關於鴻海研究院 鴻海研究院的成立,是鴻海科技集團邁向F3.0轉型升級之路的重要發展策略之一。研究院下設五大研究所及實驗室一間,每個研究所以平均40位尖端技術研發人才的編制,專注於未來3~7年的前瞻技術研發,強化鴻海技術與產品創新,讓公司從過去的「勞力密集」升級至「腦力密集」,也為鴻海科技集團「3+3」的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