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立足本地,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 繁體中文
鴻海集團
集團首頁
亞洲
中國大陸
美洲
美國
歐洲
捷克
斯洛伐克
新聞中心
扎根台灣電池技術 鴻海攜手全台六所大學開展電芯材料研發 投入3500萬台幣 聚焦正負極與電解液研究 提供人才獎學金
2023/08/10
公司活動

【2023年8月10日台灣台北訊】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宣布,投入新台幣3500萬元推動「台灣電芯技術產學合作專案」。鴻海先進電池技術研究中心攜手國內6所大學以及工研院等,啟動13項電芯材料技術研究。為鼓勵培育台灣相關產業人才,本次專案包含提供優秀在學研究人才的獎助學金。

為永續發展台灣電芯產業,深耕台灣電芯專業人才,鴻海先進電池技術研究中心在今年與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台南大學等6所學校展開產學合作計畫。工業技術研究院亦同步參與本項計畫,預計每年產出8至12件相關專利,期盼從產、官、學、研四面向,深化並厚植台灣與集團的電芯技術實力。

「晶片是電動車的大腦,電池是電動車的心臟,掌握晶片與電池者,將得電動車天下!」本次產學合作團隊的團長台科大黃炳照教授表示:「台灣具有晶片科技的領先地位,在電池科技雖有良好基礎,惟目前不具領先地位,現在到2030年是電動車市場的大爆發時代,是台灣電池產業發展的重要而且唯一時機,需要產官學研整合電池國家隊,群策群力。」

隨著電動車在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電池市場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鴻海為建立電動車開發技術優勢,在電池研發上,首次於台灣推動大規模的產學合作計劃,與學術界頂尖教授們及所屬的大學院校廣泛合作,並於2022年已啟動部分研究專案。

鴻海科技集團D事業群總經理簡宜彬表示:「鴻海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夠打造台灣的電池國家隊,讓本土企業及人才串起整個電池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出Made in Taiwan的電池。電池技術還有很多待開發的領域,我們台灣電池的優勢,就是人才。透過串連各校傑出的教授群帶領著優秀的學生們,不斷推動著技術革新,突破現有電池的技術限制。」

本次產官學研合作,日前於苗栗頭份舉行期中成果研討會,針對13項已開展或即將推動的研究計畫進行交流。台科大黃炳照教授與蘇威年教授,台大劉如熹教授、吳乃立教授、呂宗昕教授,陽明交大張仍奎教授、林宏洲教授、朱治偉合聘教授(中研院),清華大學賴志煌教授、胡啟章教授、陳燦耀教授、段興宇教授,成功大學鄧熙聖教授,以及台南大學張家欽教授等14位國內知名學者及其指導學生,針對電池之正極、負極、電解液等研究主題進行期中成果分享。

台灣電芯技術產學合作專案,目前在高電壓電解液開發、正極材料製備與改質、高電容量負極材料開發、廢棄鋰電池材料再生技術等研究主題,已有初步成果。後續研究主題,包括高電壓正極材料開發、製程廢料再利用、鈉離子電池技術、及非貴金屬高效率產氫技術等也將陸續展開。

作為「台灣電芯技術產學合作專案」之一,鴻海也偕同工業局,推出人才培育的獎助學金暨儲備人才計畫。為優秀學子提供獎助學金,並提供畢業即就業的鴻海入職保障,期望能透過此計畫培養台灣優秀人才。2023年度已簽約十餘名學生,未來隨著產學計畫持續展開,將會有更多的人才加入。期盼透過此計畫為台灣電池產業永續發展,培養足夠的人才庫。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一百萬人。

2022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62兆元(約2,195億美元),並蟬聯《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0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延伸閱讀
鴻海成功入選經濟部大A+ 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
2024/11/19
鴻海成功入選經濟部大A+ 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
2024/11/19
鴻海、海大、陽明簽訂合作備忘錄 共同攜手推廣海洋環境教育
2024/11/06
鴻海、海大、陽明簽訂合作備忘錄 共同攜手推廣海洋環境教育
2024/11/06
迎接量子新時代 鴻海教育基金會攜手新北市教育局 共推量子科技師資培訓
2024/10/28
迎接量子新時代 鴻海教育基金會攜手新北市教育局 共推量子科技師資培訓
2024/10/28